【沙龙详情】
郑雨晴 老师
北京大学 博士
斯坦福大学 博士后
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回顾】
10月27日中午,“芯”学者说沙龙第六期在微纳电子大厦22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了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师、助理教授郑雨晴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与各位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交流现场
Q:老师您的研究方向是柔性电子。对于该方向您认为目前的发展瓶颈主要是什么呢?
A:要做到学术和产业界的对接,或者说大规模工业化,要表现出此产品在某一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才可以实现。而柔性电子目前还在努力寻找这种非我不可的不可替代性。目前看来在医学健康领域柔性电子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然而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把电子器件做小和在把器件做柔之间应该怎么选择。
Q:研究生同学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做科研感觉迷茫怎么办,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A:我觉得迷茫其实很正常,科研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的事情,对于未知我们存在迷茫和畏惧是人之常情,但想跟各位同学说千万不能停下手里的活,也不要停下思考,做科研本来就是一个重积累的“工种“,很多时候文献读多了、实验做多了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想出idea了。当然我很想提醒同学们,要警惕无用的勤奋,千万不要因为无用的努力而自我感动,要带着思考进实验室,不要漫无目的地做重复的事情。
Q:从您的经历来看,美国大学的科研环境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A:我个人的感觉是美国的学生更open,非常愿意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愿意花时间跟不同领域的人聊天,容易迸发出新奇的创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多交流,也许就会有比较启发性的点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个很特别的体验是刚去做博后的时候,由于组的博士生、博士后的专业背景非常多样,导致我对很多其他人之间的对话并不能听懂,所以特别希望同学们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因为知识面窄、眼界低容易导致自娱自乐、固步自封,也容易麻痹自己。
Q:您谈到了需要扩展视野,老师觉得提升这方面有没有好的方法?
A:扩展视野就得广泛地吸纳知识。第一个方法可以多听报告,学院的未名芯论坛每一期都会邀请非常顶尖的科学家来做报告,各位同学都很幸运,一定要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我在美国时组里同学往往是倾巢而出去听报告,台下的学生踊跃提问,其中不乏非常刁钻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让鼎鼎有名的“大佬”尴尬得下不了台,在这种吸收、消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扩展了视野。另外,微信公众号、b站上有很多直播、讲课、做报告的优秀视频,这些途径都可以作为硕士生、博士生扩展视野的好方法。
同学们与郑老师交流
Q:老师在之前发表过很多优秀的工作,研究生对于科研产出是非常关心的,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A:发文章其实是有技巧的,比如切入角度的选择、文章内容的组织等。这些技巧需要积累,需要一个“顿悟”的契机。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当作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探索世界的本科生,对于直博的同学们,其实科研时间很紧迫,除去一年级上课和五年级毕业找工作的时间,也就剩下三年,所以要尽可能地专注。
Q:老师您如何看待内卷的大趋势?我们该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呢?
A:内卷的趋势是目前的一个现状,有些类似零和博弈,这也是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心思花在内耗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掌握好该掌握的技术本领,取得该取得的科研成绩,这是永恒不变的”硬通货“。
【结语】
郑雨晴老师用亲切又充满魅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她自己的过往的人生经历,我们从中看到了老师科研工作背后的辛苦,同样也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真切地关心和鼓励。希望“芯“青年们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勇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掌握集成电路专业的核心本领,在学校和社会都绽放出北大集成电路人的风采。
END
撰稿 |
赵浩然
【“芯”学者说 栏目介绍】
“芯”学者说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推出的青年教师访谈系列活动,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与集成电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从而通过互动,学习最真实的科研经验,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工作,丰富对不同研究方向的了解,进而更好地规划和选择未来的科研道路,为国家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