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English 北大主页
  • 首 页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组织体系
    委员会
    联系我们
  • 系所中心
    集成微纳电子系
    集成电路设计系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
    集成微纳系统系
    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专职教师
    客座教授
    博士后
    光荣退休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获奖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党建思政
    党组织概况
    党建动态
    工会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院内公告
  • 平台基地
    工艺实验室
    EDA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
    引智基地
  • 学生工作
    新闻公告
    党团建设
    实习就业
    院内通知
  • 招贤纳士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其他招聘
  • 校友中心
    新闻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会议室预约 English 北大主页
  • 首 页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组织体系
    委员会
    联系我们
  • 系所中心
    集成微纳电子系
    集成电路设计系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
    集成微纳系统系
    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专职教师
    客座教授
    博士后
    光荣退休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获奖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党建思政
    党组织概况
    党建动态
    工会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院内公告
  • 平台基地
    工艺实验室
    EDA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
    引智基地
  • 学生工作
    新闻公告
    党团建设
    实习就业
    院内通知
  • 招贤纳士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其他招聘
  • 校友中心
    新闻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获奖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获奖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获奖
科研获奖
  • 2025-10-29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胡鸿杰荣获2025 iCANX科学人才论坛青年科学家奖 10月20日至21日,2025 iCANX科学人才论坛在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圆满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和创新者,共同围绕创新、科学、技术、投资、管理及发展六大主题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展开探讨。 颁奖典礼上,iCANX青年科学家奖、iCANX创业奖和iCANX创新奖正式揭晓,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杰出青年学者参与竞选青年科学家奖,最终10人获此殊荣。其中,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胡鸿杰凭借其在可穿戴超声成像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潜力成功获得iCANX青年科学家奖。 获奖名单: Edwin C.Y. Tso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an Tia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nfeng Li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ujia Zhang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Au Man Ting (The Hon...
  • 2025-08-11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团队论文荣获第30届国际低功耗电子与设计研讨会ISLPED“最佳论文奖” 8月6日至8日,第30届IEEE/ACM国际低功耗电子与设计研讨会(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Design)于冰岛雷克雅未克召开。在会议闭幕式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贾天宇研究员团队的论文“GenSoC: A Multi-Agent-Assisted Soc Generation Methodology Leveraging Open-Source Hardware”荣获会议EDA track“最佳论文奖”。 成果介绍: 当前系统SoC芯片设计面临着复杂度剧增、研发周期漫长及人力成本高昂等关键挑战,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在本工作中提出首个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多智能体辅助SoC生成框架与方法。该框架通过端到端自动化流程,集成90余类开源硬件IP库,颠覆传统手动编码与GUI工具依赖,实现从IP选择到芯片验证的全栈智能生成,极大加速定制化SoC开发。GenSoC框架采用创新的多智能体协同范式,通过三大核心智能体无缝融合芯片设计全流程,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效率瓶颈。在本工作,研...
  • 2025-06-30 集成电路学院队伍摘得DAC系统设计竞赛冠军 在2025年第62届ACM/IEEE设计自动化大会(DAC)系统设计竞赛中,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助理教授李萌老师指导的学生队伍获得冠军。参赛学生包括来自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的三位博士生韦临烨、曾文轩、俞江瑞和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类实验班(信班)的三位本科生傅子酌、汤子瑜、杨天健。DAC系统设计竞赛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设计自动化专业委员会(SIGDA)赞助,竞赛组织者来自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电子科技大学。本次比赛针对如何在低功耗边缘设备上部署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的科学问题,吸引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队伍,包括美国、中国、德国、荷兰等。 图:获奖队伍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队伍代表) 背景链接1 DAC系统设计竞赛自2018年开始举办,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开放,深耕人工智能加速微系统设计领域,专注于解决在资源和功耗受限的边缘端设备上的算法设计和部署问题。DAC 2025 的系统设计竞赛On-Device Multi-modal Generative AI f...
  • 2025-06-30 喜报:1篇论文获评202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论文获评2025年集成电路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序号 学号 姓名 论 文 题 目 导师姓名 1 2001111249 叶思源 高能效混合架构模数转换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兴 2025年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论 文 题 目 导师姓名 1 2001111249 叶思源 高能效混合架构模数转换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兴 2 2001111238 王凯枫 超低功耗隧穿晶体管的大规模集成与应用研究 黄芊芊 3 200111...
  • 2025-06-10 集成电路学院斩获AICAS国际挑战赛冠亚军 在2025年人工智能电路与系统(AICAS)会议Grand Challenge赛事中,来自集成电路学院的两支队伍凭借创新的技术方案,从全球数十只支报名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摘得第二赛道(大模型硬件系统设计)的冠军和亚军,其成果为解决边缘计算场景中大模型高效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获得冠军的队伍由集成电路学院王源教授与李萌研究员联合指导,参赛学生包括郭晴宇、钟林峰、许颂强和魏仁杰;获得亚军的队伍为北京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联队,由集成电路学院孙广宇副教授指导,参赛学生包括薛晨皓、周进伟、任毅、董锡平、张佳兴。 图1:获奖证书 背景链接1-国际会议 IEEE人工智能电路与系统国际会议(AICAS)是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交叉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由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CASS)主办。自2023年起,AICAS Grand Challenge赛事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聚焦大语言模型(LLM)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边缘智能等前沿方向,旨在推动AI技术在工业界的落地应用。2025年赛事由平头哥半导体、Arm、AMD等企业提供算力支持,设立三大赛道,覆...
  • 2025-05-31 王源教授团队荣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项“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 在日前闭幕的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王源教授团队研发的“PAICORE:面向人工智能终端应用的脑启发多源模型类脑计算芯片”,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项发明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级别的“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Gold with congratulations of the jury)”。本届展会中国代表团共收获24项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涉及人工智能、5G通信、数字安全、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绿色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王源团队成果作为其中代表性芯片发明,展现了中国在高端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 当前人工智能端侧应用面临计算存储资源受限、异构计算整合困难及实时学习能力不足等核心挑战。王源教授团队瞄准这一前沿领域,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PAICORE类脑计算芯片。该芯片采用28nm CMOS工艺制造,芯片面积达537.98mm²,集成1024个处理核心、191万个神经元及47亿个突触,计算能效高达5.181TSOPS/W,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能效最高的类脑芯片,标志着我国在神经形态类脑计算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PAICORE芯片采用统一融合范式,...
  • 2025-03-17 蔡一茂:用新型存储器技术探索智能时代之路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上级部门印发了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北京大学15位学者光荣入选。这一国家级荣誉,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高层次人才的礼遇,更映照北大服务“国之大者”的初心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燕园薪火,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人事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系列介绍,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本期介绍 202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集成电路学院蔡一茂教授 蔡一茂 江西赣州人,1978年3月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集成电路学院院长、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存储器作为集成电路的核心构成,不仅是数据的存储载体,更是智能算法迭代演进、人工智能广泛深入社会各领域应用的关键基础,为智能时代的创新突破提供支撑。随着智能时代的高速发展,海量数据在存储、传输与使用环节,面临着高效、安全且低成本的严苛需求,这种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给当下的存储器技术与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型存储器技术及其相关智能...
  • 2025-03-04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博士生叶思源、许欣航荣获SSCS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 2025年2月16日至20日,被誉为“集成电路设计奥林匹克大会”的第72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会议期间,2024-2025年度SSCS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生成就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该奖项旨在表彰全球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杰出的在读博士生。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团队的两名博士研究生叶思源和许欣航凭借其在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双双荣获该奖项,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强劲实力和蓬勃发展。 学生介绍 叶思源,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0级直博生,博士生导师是张兴教授和沈林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设计和高能效模拟信号链设计。目前已在芯片设计奥林匹克ISSCC发表一作论文三篇,在芯片设计国际顶刊JSSC发表一作论文一篇。此外,他在ISSCC、JSSC、CICC、ESSCIRC、TCAS-II、SSCL等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作为第一作者,曾获2024年度ISSCC ADC session 亮点(Highlight)论文;合...
  • 2025-02-27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中团队获得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一等奖 近日,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的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在深圳闭幕。其中,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蔡一茂教授-王宗巍助理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智芯-存算融合AI芯片系统”项目获得一等奖。参赛队伍由集成电路学院、深圳研究生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刘厚成、单林波、谢瑞清、顾豪阳四位研究生同学组成,王宗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北京大学蔡一茂教授-王宗巍助理教授课题组专注突破下一代高端存储芯片与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核心技术。团队在国内(大陆)最早开展钽基阻变存储器(ReRAM)研究,经过多年与国内头部代工厂的联合攻关,构建了“材料-器件-工艺-电路-算法”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矩阵。团队研制的ReRAM技术在集成密度和可靠性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有望为下一代高端存储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等战略领域提供颠覆性底层支撑。“智芯-存算融合AI芯片系统”项目是团队面向端侧具身智能应用基于自研ReRAM开发的高能效存算一体芯片系统,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需的机器视觉校正方面效果达到专业软件相同校准水平。 总决赛颁奖典礼 背景介绍:全国人...
  • 2025-01-10 李和倚荣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24年度第八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奖” 获奖详情 为了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强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自主培养,激励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于近日顺利完成2024年度第八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其中,我院李和倚同学荣获优秀奖(全国共20人获奖)。 学生介绍 李和倚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0级博士生(导师黄如),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效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高能效高精度传感接口集成电路设计等。目前已在芯片设计奥林匹克ISSCC、芯片设计国际顶刊JSSC、电路与系统国际顶刊TCAS-I、TCAS-II、CICC、ASSCC、MWCL等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作为第一作者,曾获芯片设计奥林匹克ISSCC 2021年度最佳芯片展示奖(Demo Award),该奖项为ISSCC自1953年创办以来国内首次获奖,曾获SSCS国际固态电路协会最佳博士成就奖,该奖项是国际芯片研究领域在读博士生的最高学术荣誉,也是北大学生首次获奖,曾获2021年度ISSCC 亮点(Highlight)论文、2021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合作获得2023年度ISSCC...
  • 2024-12-09 集成电路学院林亦波指导学生队伍摘得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最高奖项 在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中,集成电路学院林亦波老师指导的学生队伍傅子酌、周亦帆、鲁兆昕摘得最高奖麒麟杯,获20万元奖金。三位同学获奖的赛题方向是思尔芯赛题“考虑逻辑复制的超图分割算法设计”,是大规模硬件仿真系统中的重要问题。 背景链接1: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https://eda.icisc.cn/)自2019年发起,面向国内外高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学生,旨在加强高校在集成电路EDA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挑战赛已邀请到海思、华大九天、新思科技、Cadence等26家企业参与,覆盖162所高校,专业教师超300位,参与赛事的同学4000余名。 本届赛事由多家国内外知名EDA企业拟定10道赛题,紧密结合EDA设计产业发展需求,涵盖设计流程的多个环节。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94所高校的535支参赛队伍,1373名学生。每道赛题排名第一的队伍有资格决胜最高奖麒麟杯。 背景链接2: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了国内唯一聚焦EDA技术的“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打造先进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国内外领先的企...
  • 2024-09-20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中心团队研究成果入选Chip 2023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 近日,《Chip》2024年芯片大会暨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落下帷幕。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蔡一茂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面向机器视觉校正的存内计算设计:基于40nm RRAM多核芯片的混合域多项式加速器”入选“Chip 2023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 面向机器视觉校正的存内计算设计:基于40nm RRAM多核芯片的混合域多项式加速器 黄如院士-蔡一茂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基于阻变存算阵列的混合域三元乘法加速计算策略,高效匹配了霍纳多项式加速算法。团队基于标准40 nm CMOS平台研制了基于阻变存储器的多核高阶多项式矩阵-向量计算芯片系统,实现了镜头畸变校准,校准效果达到专业软件相同校准水平,展现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存内计算在光学畸变矫正系统的应用潜力。该成果以Hybrid-Domain In-Memory Polynomial Acceleration based on 40 nm RRAM Multi-Core Chip for Machine Vision Calibration为题发表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旗舰会议International Electron ...
  • 2024-07-28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喜获2024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2024年度“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授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并于7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芯片大会CCF Chip 2024学术会议上颁发。 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内目前唯一的集成电路专业奖项,旨在鼓励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学者,促进集成电路领域发展。本奖项每年评选出不超过1位青年学者作为获奖者。本奖项设立于2018年,目前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 今年该奖的遴选由马里兰大学屈钢教授担任主席、5位海外知名IEEE Fellow正教授共同组成评选委员会,经过3论投票评选,决定将本年度CCF 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颁发给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博士,并于CCF Chip 2024颁奖典礼上进行隆重授奖仪式,由屈钢主席和孙凝晖院士为其颁奖,以表彰其在人工智能芯片能效和安全领域做出的成果。 个人简介: 助理教授李萌双聘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效、安全的人工...
  • 2024-03-15 集成电路学院林亦波研究员团队学生赵春源在ISPD2024会议上荣获“GPU/ML加速布线竞赛”第一名 近日,2024年国际物理设计竞赛结果在第三十三届国际物理设计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Design, ISPD)上揭晓。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林亦波研究员指导工学院本科生赵春源荣获第一名的佳绩。 本届竞赛由英伟达主办,题为“GPU和机器学习加速大规模全局布线(GPU/ML-Enhanced Large Scale Global Routing Contest)”,该奖项吸引了来自包括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的研究团队组成的52支队伍参加。北京大学团队提出的高效GPU异构并行布线算法,在竞赛中斩获最高成绩,有望通过异构并行计算提高芯片设计迭代的效率。 背景链接1:国际物理设计会议ISPD(https://ispd.cc)是专注集成电路物理设计的国际研讨会,主题涵盖从ASIC和FPGA的传统物理设计到新兴半导体技术的物理设计自动化方法。每年ISPD会议同步举办国际物理设计竞赛,通常由国际知名芯片企业命题和组织,竞赛历时3个多月,结果在ISPD会议上揭晓。 背景链接2: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
  • 2024-03-04 高成臣:砥砺耕耘三十五载,精雕微琢传感之芯 2023年1月,某超小型压力传感器芯片成功研制,器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该项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产品自主可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57岁的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成臣倍感欣慰。他带领团队克服了研制难度大、配套实验能力不足等困难,最终不负所托,给用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高成臣躬耕传感器制备和研究35年,不断追求完美,突破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 高成臣(左)指导学生工作 攻坚克难 于传感器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 1988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高成臣一直专注于压力传感器等物理量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努力追求卓越,领导项目团队完成了耐高温、耐低温、耐大动态冲击、高精度等多款压力传感器的产品开发,圆满完成了多项重点装备的配套产品和供货任务。 高精尖领域的跋涉自然是困难重重,高成臣从不轻易放弃。2000年,某重大工程急需大量程差压传感器,但国内尚无可用产品。在当时没有可借鉴的技术方案、研制条件和配套能力不完备的情况下,面对国家急需,高成臣和项目组同事义无反顾...
  • 2024-03-01 北大首个!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教授团队博士生李和倚荣获SSCS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生成就奖! 2月18日-2月22日,被业界誉为“集成电路设计奥林匹克大会”的第71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在本届ISSCC大会上发布了2023-2024年度SSCS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生成就奖)获奖成果,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教授团队博士生李和倚凭借“硅基片上一体化集成的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硅基片上3D堆叠集成的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等成果,荣获2023-2024年度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生成就奖,为北大首位获奖学生。该奖项旨在奖励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当年度全球最优秀在读博士生;自1983年设立以来,此前中国大陆仅5位在读博士生获奖。 获奖证书 李和倚同学颁奖现场 学生介绍: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0级博士生,师从黄如院士和叶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效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高能效高精度传感接口集成电路设计等。目前已在芯片设计奥林匹克ISSCC、芯片设计国际顶刊JS...
  • 2024-02-23 中国首次!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教授(沈林晓研究员)团队荣获芯片设计奥林匹克ISSCC年度唯一最佳论文 近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全球最高级别学术会议ISSCC传来特大喜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教授(沈林晓研究员)团队荣获ISSCC 2023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杰出技术论文奖)(Anantha P. Chandrakasan Award for Outstanding Distinguished-Technical Paper),这既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际年度唯一最高学术荣誉,也是ISSCC自1953年创办70年以来国内(含港澳地区)首次获奖,表明北京大学团队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已经获得国际最高创新水平的认可。 颁奖现场 该工作(JihangGao, Linxiao Shen*, Heyi Li, Siyuan, Ye, Jie Li, Xinhang Xu, Jiajia Cui, Yunhung Gao, Ru huang, and Le Ye*,“A 7.9fJ/Conversion-Step and 37.12aFrms Pipelined-SAR Capacitance-to-Digital Converter with kT/C Noise...
  • 2023-11-08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荣获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11月6日,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被授予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杨玉超,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忆阻器规模化制造工艺、大算力高能效存算一体芯片、高阶复杂度类脑计算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入选“2020年人工智能十大进展”、“2022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学术进展”,并转移至标准化生产平台开展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曾获首届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Wiley青年研究者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青年科学奖等奖项。 奖项介绍: 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
  • 2023-08-01 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林亦波获2023年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2023年度“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授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林亦波,并于7月29日在第20界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上颁发。 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内目前唯一的一个集成电路专业奖项,旨在鼓励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青年学者,促进集成电路领域发展。该奖项每年评选出不超过1位青年学者作为获奖者。 今年的奖项评选由Duke大学陈怡然教授担任主席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评选,决定颁发给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亦波博士,以表彰其在集成电路物理设计方面做出的成果。林亦波老师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辅助和异构并行的物理设计技术,在相关方向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他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和异构并行的物理设计优化与时序分析算法,突破了现有算法的性能和效率瓶颈;提出了致力于AI for EDA的开源数据集,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旗舰会议和期刊最佳论文奖,并在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原型验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获奖证书 ...
  • 2023-04-28 集成电路学院黄芊芊研究员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芊芊研究员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黄芊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黄芊芊 个人简介: 黄芊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研究,连续多年在微电子器件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DM和VLSI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指南引用,并与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创新平台合作研制了世界上首个基于12英寸CMOS大生产线的超低功耗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在同一硅晶圆片上同时实现了性能优异的新型隧穿器件和标准CMOS器件的制备,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荣获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电路 3~5 纳米节点器件基础问题研究”应急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担任IEDM等国际会议TPC委员、《中...
< 1 2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微纳电子大厦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787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公众号 北大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