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由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学院、智能学院共同举办的“挑战杯”三院联合宣讲会圆满结束。为更好地向有意参赛的同学介绍参赛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参赛经验,活动邀请了校团委学术科创部蒲靖瑶同学对本届“挑战杯”进行详细介绍,同时邀请了往届优秀选手进行经验分享。本次宣讲会有近20名同学参与,同学们在宣讲会中对“挑战杯”这一赛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活动回顾
首先,校团委学术科创部的蒲靖瑶同学对“挑战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蒲靖瑶同学首先介绍了“挑战杯”这一系列赛事的历史和体系,以及本届“挑战杯”的赛事构成,接着介绍了“挑战杯”这一赛事的意义:无论将来是否走上学术道路,“挑战杯”都将是一段难忘且意义深远的学术经历, “挑战杯”也能够为参赛者提供独立自主的科研经历,提高参赛者创新思考、实践调查和团队协作等等的多项能力。随后,蒲靖瑶同学具体介绍了本次“挑战杯”的三项赛事——主赛事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跨学科类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特别贡献奖竞赛,以及本次赛事的具体日程和注意事项、获取本次“挑战杯”相关信息的渠道等关键问题。
接下来,往届优秀参赛选手为我们带来了经验分享。
首先是计算机学院的张星同学分享了“不完整程序的双向实时编程”这一工作。张星同学提到,双向实时编程不仅可以让软件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时看到输出的即时变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直接操作输出来修改程序,使修改后的程序能够运行得到修改后的输出。尽管现有的双向实时编程系统很有吸引力,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处理不完整程序即存在代码空白的源程序。因此张星同学的团队通过扩展输出值结构,引入孔绑定并定义行为良好的双向计算来支持双向实时编程。之后,张星同学也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些建议。她强调,一定要注意分清作品的受众,其次要能够突出自己的作品优势,并在成果之中全面地加以展示,这有助于在评审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张星同学还介绍了自己在写作报告以及答辩时的相关经验。
接下来是智能学院的王家文同学分享了“基于双臂协同和元学习的智能机器人水吧”这一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机器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各行各业对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饮品服务方式需要人工劳动,耗时且效率低下。因此,开发一款具有语音交互能力和图像识别定位功能的酒吧服务机器人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劳动成本。王家文同学的团队基于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机器人平台开发了一套具有语音交互能力的酒吧服务机器人程序。此外,该项目还涉及到双臂协同控制、元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种先进技术。随后,王家文同学介绍了参与比赛所需要的准备材料,包括报名材料、项目报告以及校级评审需要的答辩PPT。他强调了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点或工作量,最好能够结合组里已有的工作,并落到具体的实际任务中。
最后是集成电路学院的许清梅同学分享了“基于柔性微孔滤膜的癌症早期诊断一体化检测系统”这一工作。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和延长预期寿命的重要障碍,其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等患者出现特异性症状时,肿瘤常属晚期。因此急需开发一套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体化精准检测系统。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是肿瘤转移的元凶和主要载体。本作品围绕循环肿瘤细胞这一生物检测标志物,创新性地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柔性微孔滤膜的多模式一体化系统,凭借在大体积临床样品中痕量CTC的高灵敏度检出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随后许清梅同学进行了经验分享。她强调,选题时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关注时事热点,阐明选题重要性。报告中内容需要丰富充实,逻辑清晰,阐明成果的实际应用性。在答辩时要保证PPT简洁易懂,逻辑性强,尽量多使用图片代替文字,如果有实物可以使用实物进行展示。
通过本次宣讲会,同学们对“挑战杯”赛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增加了参赛的信心。有意向报名的同学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群,相关通知将会在群内发布,与“挑战杯”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在报名群中得到解答。祝愿同学们能够在本次赛事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