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10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昌平再出发”主题党团日活动,组织在昌平200号校区学习和生活过的退休老党员张天义老师、洪秀花老师、甘学温老师、莫邦燹老师在学院青年师生党员的陪同下,参观北京大学昌平200号校区和昌平新校区。党委书记王源、党委副书记张舒、青年教师党员代表、团委书记王凌越、学生党支书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等20余人参与活动。
参观师生与老教师代表在昌平200号校区门口合影
昌平200号承载着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历史与记忆。1976年,电子仪器厂半导体车间在王阳元院士的带领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块硅栅N沟道1024位MOS随机存储器,实现了NMOS硅栅工艺零的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此项研究和150机系统、多层印制电路板一起,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作为那个年代的"超级工程",昌平200号留下了共和国创建半导体事业的最早脚步,成为国家记忆里的难忘一页。
昌平新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文彦老师向同行师生介绍昌平200号校区的变化和发展
昌平新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文彦向老党员们介绍了昌平200号校区的变化与发展。岁岁重阳,重回故地,老党员向大家讲述了那个年代饱含回忆的、属于他们青春岁月的奋斗故事。
随后,师生来到了北大昌平新校区,参观了新校区的学生宿舍、馨园食堂。今天,北大集成电路学院已成为北大新工科建设的一面旗帜,为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出重大贡献。老党员们勉励大家应珍惜学校提供的舒适环境,踏实进行科学研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耕不辍。
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老师向老教师们介绍新校区建设
同行师生参观馨院食堂
活动结束之际,学生代表怀着对前辈的尊敬和钦佩之情,向退休老党员们献花,送上重阳节的满满祝福。本次“喜迎二十大,昌平再出发”党日活动,通过退休老党员的讲述,更加了解了老一辈微电子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历程。新一代集成电路人,将继续传承北京大学的红色基因,继承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时代担当和爱国热忱。坚持自主创新,为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问题而不懈努力、不负重托,为发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同学代表向老教师们献花
感谢他们为北大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