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学院教工二支部联合集成微纳系统系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想,于2025年1月19日召开集成微纳系统系2025年学术年会暨教工二支部参观实践活动。学术年会由集成微纳系统系、教工二支部联合MEMS学生支部前期组织策划,教工二支部和集成微纳系统系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会。
上午,教工二支部和集成微纳系统系教师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伟大历程,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本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更是对国家战略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再认识、再出发。通过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先辈精神,教师们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下午,为全面回顾2024年度集成微纳系统系的科研工作进展,促进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碰撞出更多的“芯”火花,集成微纳系统系2025年学术年会在微纳电子大厦103会议厅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MEMS系副主任卢奕鹏老师主持,首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MEMS系主任李志宏老师做开场致辞,随后年会围绕“创新与交流”主题,精心安排了13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涵盖了MEM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各位研究人员在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还促进了与会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首先,胡鸿杰助理教授的报告《用于人体深层组织监测的可穿戴超声技术》作为开场报告,介绍了他过去几年的科研工作,展示了创新的柔性可穿戴超声心脏成像器件,在运动状态下实现连续的深层组织成像与健康监测,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开辟了新前景。
上半场学生汇报中,张致同同学分享了《可变深度及可变刚度植入式神经电极》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神经电极的深度与刚度可调性,提升了植入式神经电极的适应性和治疗效果。宋瑞洋同学分享了关于纳米孔石墨烯基纳流体器件及其应用的研究,重点介绍了与浙江泰林合作开发的石墨烯分离膜,在膜式总有机碳(TOC)分析仪中的关键作用。赵雷同学则介绍了大带宽压电MEMS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展示了如何通过提高带宽来提升超声检测的分辨率。温博同学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MEMS规模制造良率分析方法,大幅降低了良率预测周期,并在FBAR上实现了方法学验证。高旭同学在微流控技术领域分享了液态金属电致动Marangoni对流的研究,展示了其在流场编码方面的应用潜力。
下半场学生汇报中,王振骁同学展示了镓铟液态金属图案化技术,解决了液态金属在高精度图案化上的技术瓶颈。此外,在生化传感领域,马丽筠同学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式二级超构光栅的可调高灵敏度生化传感器,成功实现了胃癌标志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张楠同学分享了电化学振动传感器在低频水声探测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100Hz以下水声信号检测中的高灵敏度表现。高毓风同学在《压电MEMS超声气体传感与监测》报告中,介绍了通过优化压电MEMS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提升了气体流量传感的精度。胡欣宜同学的《基于MEMS工艺的可反应复合薄膜换能元研究进展》报告,展示了集成Al/B/Ti复合膜换能元的创新应用,成功提升了换能元的输出能力。金涛同学在《硅辐射探测器耐高压终端结构研究》报告中,通过Sentaurus TCAD仿真与电学测试,成功实现了高压耐受性,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杜晨喆同学则在《具有强力学环境适应性的高谐振频率MEMS陀螺仪》报告中,介绍了如何通过提升陀螺仪谐振频率,有效抑制振动与冲击响应,增强其在恶劣力学环境中的适应性。
除了学术报告,年会期间还安排了茶歇环节,通过这一互动交流环节,大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交流思想,分享心得。中场和尾声的抽奖活动也为与会者带来了不少惊喜,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年会的最后,王玮老师和卢奕鹏老师做总结发言。他们为大家回顾了MEMS系在过去一年的科研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议,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的诞生,为MEMS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次学术年会不仅回顾了MEMS系在2024年的丰硕成果,也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新的动力与灵感。大家纷纷表示,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继续推动MEMS领域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