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English 北大主页
  • 首 页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组织体系
    委员会
    联系我们
  • 系所中心
    集成微纳电子系
    集成电路设计系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
    集成微纳系统系
    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专职教师
    客座教授
    博士后
    光荣退休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获奖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党建思政
    党组织概况
    党建动态
    工会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院内公告
  • 平台基地
    工艺实验室
    EDA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
    引智基地
  • 学生工作
    新闻公告
    党团建设
    实习就业
    院内通知
  • 招贤纳士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其他招聘
  • 校友中心
    新闻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会议室预约 English 北大主页
  • 首 页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组织体系
    委员会
    联系我们
  • 系所中心
    集成微纳电子系
    集成电路设计系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
    集成微纳系统系
    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专职教师
    客座教授
    博士后
    光荣退休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获奖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 党建思政
    党组织概况
    党建动态
    工会风采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院内公告
  • 平台基地
    工艺实验室
    EDA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
    引智基地
  • 学生工作
    新闻公告
    党团建设
    实习就业
    院内通知
  • 招贤纳士
    教师招聘
    博士后招聘
    其他招聘
  • 校友中心
    新闻公告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获奖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获奖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 2017-10-30 王玮教授课题组在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王玮教授课题组在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微纳机电系统领域重要期刊《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题为《基于纳流体晶体与可调制离子浓度极化耦合的高离子浓度环境下超灵敏生物分子电学检测》(Enabling electrical biomolecular detection in high ionic concentrations and enhancement of detection limit thereof by coupling nanofluidic crystal with reconfigurable 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的学术论文(DOI: 10.1039/C7LC00722A);第一作者为信息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生、现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博士研究生欧阳伟,王玮与MIT微纳流体与生物微机电系统实验室Jong...
  • 2017-08-29 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仿指纹式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覆盖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在保护人体的同时,其内部庞大的传感网络可实时检测压力、温度等多种物理信号,是人体与外界交互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电子皮肤通过模拟人体皮肤的物理特性和传感功能,在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以及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各界广泛重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多功能,成为该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材料能源领域重要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基于摩擦滑动传感和多孔压阻探测的仿指尖电子皮肤》(Fingertip-inspired electronic skin based on triboelectric sliding sensing and porouspiezoresistive pressure detection)的学术论文(DOI: 10.1016/j.nanoen.2017.08.001);第一作者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陈号天,张海霞为通讯作者。 课题组以人类指纹结构为突破口,以人体皮肤传感机制和结构为启发,通过研究皮肤传感生理机制...
  • 2016-06-05 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摩擦诱导静电放电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摩擦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比如梳头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来;而由摩擦引起的静电放电现象也是为人所熟知的,比如夏天暴雨时的雷鸣电闪和冬天脱毛衣时的轻微“噼啪”声。近年来,摩擦现象被广泛用于采集能量,由此制备了大量用于自供能系统、主动式传感等领域的摩擦发电机。然而,作为极大影响摩擦发电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静电放电现象却一直被忽视。 近日,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苏宗明提出一种非对称的摩擦结构,对摩擦发电机中的放电现象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研究首次把静电放电和摩擦发电结合起来,通过非对称结构实现了摩擦诱导的静电放电,并通过光电探测器验证了静电放电的产生;还结合有限元仿真工具细致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摩擦材料、接触压强和表面结构等),并提出避免静电放电的三个重要措施。该研究成果以《具有直接可控静电放电性能的非对称摩擦纳米发电机》(Asymmetrica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ith controllable direc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为题,2016年5月底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重要期刊《先进功能...
  • 2016-04-12 王玮副教授课题组在纳流体传感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特征尺寸减小至Dukhin长度(通常小于100纳米)以下,离子器件受表面状态影响的表面电导将超过其体电导,从而通过电导就可以获得器件的表面状态。在该纳米尺度下,表面占主导的离子输运即为纳米流体特性;将特异性探针修饰到器件表面后,则可利用上述机理实现相应的特异性生化传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制备纳米尺度器件,并对器件内壁面进行特异性探针修饰,一直是纳流体传感研究的重大挑战。 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王玮副教授课题组提出纳流体晶体的新纳流体研究架构,通过在微加工制备的微结构内自组装纳米颗粒,利用颗粒间隙实现了纳流体器件。由于纳米颗粒制备简单,易于表面修饰,纳流体晶体技术非常适于纳流体传感相关研究。近期,我院本科生赵闻达和硕士研究生王宝军基于纳流体晶体,研制出一种具有较高读出一致性的受限空间内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的新方法,成功解决了之前自组装纳米颗粒晶体几何尺寸一致性差所导致的读出差别较大,从而需复杂自校准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受限空间内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方法》(Biochemical sensing by nanofluidic cr...
< 1 2 3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微纳电子大厦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787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公众号 北大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