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
暑期课程|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研修班成功举办
2024年8月2日至8月4日,第一期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研修班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北京大学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共有来自超过50个单位的120余名学员参与到学习与交流中,学员中包括北京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启元实验室、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单位成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师生前来参加。
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研修班以专家授课和参观见学的方式,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旨在为业内专业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机会,搭建起高校和产业间的桥梁。
开幕式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玮教授致开幕词。王玮对参与本次研修班的学员表示欢迎,并向在场学员介绍了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沿革及其先进技术与加工能力。
前沿论坛
前沿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景全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
2024-07-28
未名·芯论坛|第四十六期成功举办
7月22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举办的“未名·芯”论坛/纳米科技论坛在北京大学化学院A楼A71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IEEE Fellow、维也纳科技大学微电子中心主任Tibor Grasser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Insulators for Devices Based on 2D Materials”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王润声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六十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Tibor Grasser教授从晶体管尺寸随着摩尔定律不断微缩的历史趋势出发,介绍了传统Si基CMOS器件在极限缩放下由于栅介质非晶特性及栅介质/沟道界面无序结构导致的可靠性问题,进而介绍了二维材料器件因其独特的层状堆叠结构,在消除栅介质/沟道界面悬挂键的巨大潜力,以及由于缺乏合适栅介质材料导致的二维材料器件与传统Si基器件的性能与可靠性放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的研究现状。因此本次报告主要聚焦于二维材料器件的栅介质,探讨二维材料栅介质相关的可靠性问题及潜在的前沿解决...
2024-07-28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喜获2024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2024年度“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授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并于7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芯片大会CCF Chip 2024学术会议上颁发。
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内目前唯一的集成电路专业奖项,旨在鼓励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学者,促进集成电路领域发展。本奖项每年评选出不超过1位青年学者作为获奖者。本奖项设立于2018年,目前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
今年该奖的遴选由马里兰大学屈钢教授担任主席、5位海外知名IEEE Fellow正教授共同组成评选委员会,经过3论投票评选,决定将本年度CCF 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颁发给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李萌博士,并于CCF Chip 2024颁奖典礼上进行隆重授奖仪式,由屈钢主席和孙凝晖院士为其颁奖,以表彰其在人工智能芯片能效和安全领域做出的成果。
个人简介:
助理教授李萌双聘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效、安全的人工...
2024-07-17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12篇论文入选第61届设计自动化会议(DAC)
6月23日至27日,第61届设计自动化会议(DAC 2024)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来自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高校、公司及研究机构群英荟萃,分享了EDA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广泛应用,讨论了本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北京大学多位教师代表,李萌、马宇飞、王宗巍等也担任了DAC的程序委员会(TPC)成员。燕博南研究员获得了SIGDAOutstanding New Faculty Award。集成电路学院的二十余位师生现场参加了本次大会,进行了汇报与交流。
燕博南研究员获得2024年SIGDAOutstandingNewFacultyAward
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有12篇论文入选,研究成果覆盖了芯片设计、综合技术、体系架构、存算一体、设计自动化、软硬件协同等领域。相关介绍如下:
1. 跨阶段芯片功耗分析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与芯片内集成晶体管数量的不断上升,芯片功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芯片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功耗预算的紧张问题,设计阶段功耗优化已愈发重要。而为了促进更准确的功耗优化,...
2024-07-10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顺利举行
2024年7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在微纳电子大厦103举行。校友代表霍宗亮,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院长蔡一茂,党委副书记刘军华、张舒,副院长王玮、刘晓彦、鲁文高,毕业生导师代表,荣休教师、家长代表和在校2024届毕业生出席典礼。典礼由张舒主持。
毕业典礼现场
典礼开始前,毕业生们走进学院大厅,在签到簿上留下个人签名,领取专属徽章,定格燕园回忆,展望美好未来。
院长蔡一茂致辞
院长蔡一茂在致辞中为2024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表示祝贺。他鼓励毕业生,要认识到国家强盛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挑战,以领先的创新精神和不懈的奋斗姿态,塑造自我成为时代的先锋,以责无旁贷的担当和实干精神,为国家的强盛奠定坚实基础。
校友代表霍宗亮致辞
随后,校友代表、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官,集团执行副总裁,研发中心负责人翟宗亮先生致辞。他鼓励毕业生怀抱大志,投身集成电路产业,自信面对挑战,持之以恒学习,成为兼容并蓄的行业精英,为国家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教师代表王玮致辞
教师代表王玮在致辞中提到三个“恳请”,希望...
2024-07-08
集成电路学院2023-2024学年教学督导工作期末总结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4年7月5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4-2025学年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交流会议在微纳电子大厦227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集成电路学院教学体系改革和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化传承与创新、推动集成电路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张兴教授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由教学督导组组长张兴教授主持,督导组成员张天义、甘学温、王阳、郝一龙、于晓梅、杨振川、高一(研究生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青年教师代表黄芊芊、沈林晓、郑雨晴、韩金池、贺明、卓有为、胡鸿杰、卢奕鹏参会,学院副院长刘晓彦教授出席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督导组的老师和青年教师们集中探讨了课程知识体系、课程难度、考核标准、前沿知识引入、行业专家讲座等内容。在深入的讨论中,老师们对学院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一致认为,现有的课程设置不仅覆盖了集成电路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融入了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课程之间的衔接合理,既保证了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技能,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此外,课程体系还鼓励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
2024-07-05
未名·芯论坛|第四十五期成功举办
7 月 3 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四十五期在微纳电子大厦103报告厅及腾讯会议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MNS, KU Leuven(鲁汶大学),Prof. Michael Kraft带来题为“Micro and Nano Systems: An Enabling Key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卢奕鹏研究员主持。
Prof. Kraft从对鲁汶大学微纳系统研究机构的介绍中开启了本次报告。鲁汶大学拥有专业的微纳系统研究团队以及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的器件加工能力,拥有硅前道工艺、微纳机电系统(MEMS)加工、先进封装及新兴工艺探索中等多方面的研究制造条件。借助这些条件,Prof. Kraft能够在鲁汶大学开展并长期从事多个方面的微纳机电系统(MEMS)研究工作,诸如物理传感器与执行器的仿真...
2024-07-05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6篇论文入选ISPSD 2024
近日,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的顶级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 (ISPSD)在德国不来梅市举行。本届ISPSD共收到论文投稿338篇,录用141篇,其中口头报告录用42篇。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6篇高水平论文入选(包含3篇口头报告),向国际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领域的同行展示了北京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六篇论文内容涉及GaN功率器件热电子效应抑制技术、高性能GaN p-FET器件技术、GaN功率器件动态电阻测试平台、高栅极电压摆幅GaN功率器件、GaN功率器件短路能力提升技术、增强型GaN功率器件动态阈值漂移与误开通现象。论文详情如下:
1. GaN功率器件热电子效应抑制技术
目前,GaN功率器件在高压、大功率领域实现了优异的性能。然而,这会导致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历高功率应力,产生大量的热电子,这些热电子会轰击器件的表面和缓冲层,产生新的陷阱能级,从而引起器件的导通电阻退化。
针对上述问题,魏进/王茂俊团队提出了具有有源钝化层和背...
2024-07-05
集成电路学院工会举办荣休暨集体生日庆祝会
荣休同生日共庆,祝福与憧憬同在。2024年7月2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教师荣休暨生日庆祝会在微纳电子大厦103报告厅顺利举办。学院工会主席刘军华、副院长王玮、刘晓彦、荣休教师代表、教师代表、工会小组成员等50余人参与活动,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而愉悦的下午。活动由工会副主席崔小欣及赵前程主持。
活动伊始,工会副主席崔小欣代表学院向本学年度8位荣休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慰问,感谢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的辛勤付出,以及为学校和学院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向2024年上半年过生日的31位教师送上美好的祝愿,愿大家生如夏花、绚烂多姿不负韶华。
随后,由赵前程主持荣休座谈环节,邀请了与荣休教师代表郝一龙、金玉丰、解冰三位一起工作的多位老、中、青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发言。在老照片回顾的背景下,张大成、李志宏、高成臣、张锦文、于晓梅、吴文刚、刘晓彦等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刚结识三位荣休老师时的青涩与憧憬,到现如今步入退休之年,不仅感慨时光荏苒,记忆如梭;谈到当年一起为教学及科研奋斗的日夜,虽时过境迁,仍记忆犹新;提到当年的趣事及过往,仍浮在耳畔,恍如昨日。王玮、杨振川、张威等...
2024-07-03
【暑期课程】第二课:兆易创新部门高级经理赵建中“‘见微知著,惟精惟一’看存储”讲座顺利举办
7月2日下午13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主办的暑期课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产业应用发展》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储器事业部高级经理赵建中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见微知著,惟精惟一’看存储”的报告。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叶乐主持讲座。
赵建中首先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存储器的分类,指标,比较了各类存储器的性能。之后分析了各种存储器的市场营业额现状,指出DRAM在细分领域市场最大,具有战略价值。同时,赵建中介绍了兆易创新目前的产品定位与市场占有情况,以及兆易创新在Nor Flash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成果。
然后,赵建中介绍了各类存储器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分析了存储器技术发展的内生需求,并指出:其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终端产品性能需求与技术尚未出现巨大突破之间的矛盾,实质是计算系统内存和外存的性能差异造成电子系统性能提升的巨大瓶颈。
之后,赵建中详细介绍了Flash和DRAM的发展历程、原理、结构、读...
2024-07-02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7-29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办。此次夏令营面向全国各高校优秀本科生,旨在增进广大青年学子对北大集成电路学院和学科前沿进展的了解,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北大集成电路学院、携手投身于建设我国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的伟大进程之中。活动形式包括学院整体介绍、特邀嘉宾讲座、学科前沿报告、专业知识测评和师生自由交流等。
6月27日下午13点,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微纳电子大厦103厅举行。本届夏令营得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华为海思半导体产业生态首席专家王志敏、温德通等一行人来到夏令营现场,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并赠送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工程应用》等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的书籍。
仪式开始,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刘晓彦教授代表学院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并介绍了本次夏令营的日程安排。
刘晓彦教授致开营辞
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教授向营员们介绍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科研成果等内容,他强调,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与前身微纳电子学系始终与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北大集成电路学院依托北大学科优势,建立了...
2024-07-02
【暑期课程】第一课:芯翼科技创始合伙人张京华“物联网智能终端系统SoC芯片发展及技术创新”讲座顺利举办
7月1日下午13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主办的暑期课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产业应用发展》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京华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物联网智能终端系统SoC芯片发展及技术创新”的报告。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叶乐主持讲座。
张总从蜂窝物联市场、芯翼科技公司介绍、以及蜂窝SoC芯片设计概要及实例这三个部分展开,探讨了物联网智能终端系统SoC芯片的发展及技术创新。在蜂窝物联市场,张总首先介绍了蜂窝通信技术发展历程,5G场景及技术演化,NBIoT应用领域及标准演进。谈到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以及中美物联网状况对比,中国物联网行业仍在持续成长期,创新迭代速度快,侧重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美国物联网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产业生态完备,侧重监督和安全。张总提到,目前物联网产业仍存在物联网行业发展碎片化以及深度应用不足两大问题,物联网产业表面繁荣但仍以低门槛的技术和模式为主,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和物联网的应用渗透并未显著提...
2024-07-02
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半导体技术 联合实验室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4年6月30日,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半导体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联合实验室一期技术委员会主任黄如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院士,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姚卫浩部长、郑如青副部长,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教授,华为北京研究所姜向中所长,研发部长夏禹,产业生态首席专家王志敏及北大、华为相关部门负责老师、技术专家等10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主持。
北大、华为双方高度肯定了联合实验室一期取得的成果,并携手展开二期合作。未来联合实验室将继续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探索等层面开展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转化、平台管理运行等方面提质增效,打造校企联合创新平台的标杆示范,为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