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荣获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11月6日,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被授予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杨玉超,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忆阻器规模化制造工艺、大算力高能效存算一体芯片、高阶复杂度类脑计算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入选“2020年人工智能十大进展”、“2022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学术进展”,并转移至标准化生产平台开展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曾获首届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Wiley青年研究者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青年科学奖等奖项。
奖项介绍:
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
2023-10-23
集成电路学院预毕业生学位论文培训交流会顺利举办
为进一步提高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明确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事宜,集成电路学院于10月20日下午举办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培训交流会。
本次会议由学院教务办公室组织发起,集成电路学院50余名预毕业生参加了本次培训交流会,会议由刘晓彦副院长主持,往届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集成电路学院博士后吴林东和罗金、预毕业生韩丽霞做了分享报告。
罗金博士就学位论文的选题与逻辑框架、写作规范与时间规划进行了介绍,提醒同学们写作过程中着重体现出自己多年学术工作的创新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理清各章节的层次关系和过渡,此外对写作时间规划和论文文本校对给出了建议。
吴林东博士结合自己撰写学位论文以及答辩的经验,从论文写作和修改的角度,在选题框架、摘要、前言、正文和总结展望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得。同时,吴林东博士曾担任2023届毕业生的答辩秘书,他向同学们分享了研究生答辩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醒同学们相关注意事项。
韩丽霞同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重点强调了学位论文相关的写作规范,提醒毕业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需要注意的格式要...
2023-10-18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来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10月13日下午,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副院长蔡述庭、刘振一行人到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来访交流。学院院长蔡一茂、副书记张舒、副院长刘晓彦、鲁文高、王玮出席。会议由蔡一茂主持。
蔡一茂首先对熊晓明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蔡述庭代表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就学院发展历程与现状、科研平台与成果、实验室建设与布局、人才培养改革及企业交流合作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刘晓彦从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工作情况。
在交流会上,双方就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此次交流活动,增加了两院了解,拓宽学术合作领域,共同推进教育高水平合作和科研高质量创新。
会后由王玮带领来访人员参观工艺实验室。
2023-10-16
未名·芯论坛|10月12日 第三十五期顺利举办
10月12日下午14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三十五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东南大学黄庆安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MEMS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卢奕鹏副教授主持。共计340余人参加。
在报告中,黄庆安教授从半导体器件里程碑,MEMS里程碑,趋势和挑战四方面进行了介绍。按照时间发展,介绍了MEMS技术和产业发展,并从MEMS发展的侧面透析为什么美国的科研既有原创性,又能产出高科技产品。接着细讲了半导体器件制造里程碑:微电子、光电子、MEMS,其中MEMS器件如: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谐振栅晶体管等,改变了人类敏感与控制外部世界的方式。特别地讲到了初创公司的成功案例,如:SiTime,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Mallory公司,专精电容器,基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原创性地发现了硅阳极键合。
接下来,黄教授讲到了一些MEMS器件...
2023-10-07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吴秀龙院长一行来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9月7日上午,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秀龙、党委书记许耀华、副院长代月花、党委副书记王玥等一行人到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来访交流。学院党委书记王源、副院长刘晓彦、党委副书记张舒、院长助理崔健出席。会议由王源主持。
王源首先对吴秀龙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吴秀龙代表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对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就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学科体系、平台基地、软硬件设施等内容做详细介绍,许耀华就党建工作进行介绍。接着,刘晓彦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发展历程、学院概况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介绍,张舒就党建及学生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交流会上,双方围绕学科建设、招生培养、课程体系、管理机制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共识。
2023-09-28
集成电路学院博士毕业生张作栋获2023年EDA2最佳博士学位论文
近日,EDA开放创新合作机制(EDA2)将2023年度“最佳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毕业生张作栋博士,并于9月17日在EDA开放创新合作机制年会上颁发。
EDA²是在实现中国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长期竞争力的共同愿景下,由从事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研究、设计、验证、测试、应用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大学和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单位自愿组成,专注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EDA2最佳博士学位论文每年在工艺模型、泛模拟与封装、数字逻辑设计与验证、物理实现和晶圆制造等EDA技术的五个领域各评选出一位博士毕业生作为获奖者。
今年的奖项由评选委员会多轮研讨评选,决定颁发给北京大学毕业生张作栋博士,以表彰其博士期间在先进工艺节点的可靠性设计做出的成果。张作栋的博士论文题为《面向纳米尺度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的EDA 技术研究》,导师为王润声教授,论文内容包含可靠性感知的建模与标准单元库建立方法,可靠性感知的静态时序分析(STA)与动态时序分析(DTA)方法,面向AI加速器的可靠性增强数据流优化方法等。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DAC、ICCAD和...
2023-09-23
未名·芯论坛|9月21日 第三十四期顺利举办
9月21日下午15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三十四期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高滨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支持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的报告。讲座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黄鹏主持,共计80余人参加。
在报告中,高滨老师介绍了基于忆阻器的片上学习技术、课题组在技术上的积累、面向片上学习的忆阻器芯片设计与验证以及未来规划与展望。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技术从器件、电路、架构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因而有望实现算力和能效的跨越式提升。然而,当前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网络的推理应用和阵列层面的片上学习演示,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忆阻器芯片仍面临较大挑战,至今还未实现。
接着,高老师谈到课题组在忆阻器技术方面的积累,包括底层的大规模忆阻器阵列工艺开发,阵列操作方案设计,以及顶层的器件和系统模型建立,IP设计,EDA工具链开发等。...
2023-09-19
马鞍山市党政代表团来访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23年9月15日上午,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化锋,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方文,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范奇等一行人来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开展“才聚诗城高校行”校企合作专题调研,与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进行工作交谈并召开座谈会。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谢冰、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郑如青、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院长蔡一茂、党委副书记张舒等出席座谈会。会议由蔡一茂主持。
首先,蔡一茂代表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对袁方书记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王源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科研方向和组织架构等情况。郑如青就北京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联合研发平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谢冰介绍了北京大学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并回顾了学校在不同时期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有关工作。他表示,北京大学高度重视与马鞍山市的合作,期待双方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契机,加强在科研交流、人才引进等领域的合作。袁方在座谈会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马鞍山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概况。他强调,希望双方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深交流,推动市校合作取...
2023-09-14
集成电路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
2023年9月13日下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学院主题教育开展情况,部署推进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拓展工作,集成电路学院召开主题教育总结会。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王源,领导小组成员、党委副书记张舒、刘军华,副院长王玮、鲁文高,各教工支部书记和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学院主题教育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刘军华主持会议。
会上首先听取了学院各支部、工作小组自4月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工作情况的总结汇报。各教工支部认真落实上级主题教育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教工一支部进行年轻科研工作人员情况调研,排解其焦虑情绪,回应其现实诉求。教工二支部通过党建引领科研合作,获得外部资源支持,探索以重大科技问题为牵引的产学研校企融合模式。教工三支部将党建与业务相结合,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模式。学院主题教育工作小组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前期扎实部署,中间有序推进、详尽调研,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最终助力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
刘军华表示,党中央部署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校...
2023-09-13
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 来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9月11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关宝璐、电子科学与技术“双一流”专业负责人张万荣、副院长张亚民、崔碧峰及院长助理杨峰一行人到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来访交流。学院院长蔡一茂、党委书记王源、副院长刘晓彦、鲁文高、党委副书记张舒出席。会议由蔡一茂主持。
蔡一茂首先对关宝璐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关宝璐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就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发展历程、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学科概况、研究方向及成果、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刘晓彦从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工作情况,张舒就党建工作进行了分享。
交流讨论环节,双方就产教融合、科技攻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此次交流活动,增加了两院了解,促进互联互通,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入合作。
2023-09-08
新闻 |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隆重举行2023年开学典礼
9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23年开学典礼在微纳电子大厦103报告厅隆重举行。
北京大学新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航,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党委副书记刘军华,副院长刘晓彦、教师代表黄芊芊,新生班主任代表郑雨晴出席典礼,团委学工办老师、辅导员以及学院2023级全体新生参加。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张舒主持。
党委副书记张舒主持典礼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典礼正式开始。
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发表迎新致辞。他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他谈到,随着全球数字化,智慧化的深入,集成电路成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之一,而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开启人生新篇章之际,他向新生提出了期望:第一是信念坚定,鼓励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第二是勇于创新,要做高水平,有品位的研究,要深入到自己的细分领域中,了解前沿研究,多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交流;躬行实践,做一名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厚度的北大人;他提到,今年是王阳元院士在北大工作的第70年,也...
2023-09-06
集成电路学院召开2023年暑假战略研讨会
2023年9月4日,集成电路学院2023年暑假战略研讨会在微纳电子大厦103报告厅召开。学院名誉院长王阳元院士、黄如院士,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重点实验室主任、各系负责人、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师工作小组成员、人才工作小组成员、青年教师代表,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班子成员代表、信息工程学院班子成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围绕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大平台建设等展开研讨。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源主持。
图 1会议现场
会上,王源首先对学院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王源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在校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两个坚持,抓好四个融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同时,王源对北京大学十四届党委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2023年暑期战略研讨会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王源强调,全院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暑期战略研讨会会议精神,把握大势,抢抓机遇;苦练内功,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世界一流集成电路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院长蔡一茂指出,战略研讨会不是单...
2023-09-04
新闻 | 集成电路学院喜迎2023级新同学
入秋的北京,天气转凉,但校园内依然热情似火,青春昂扬今天106位硕博新生正式加入到集成电路学院大家庭啦!
统计新生信息、设计迎新展板、准备具有学院特色的“迎新大礼包”……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真挚欢迎。报到日当天,迎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早早起床,披着朝霞,将物资转运到迎新站点。悬挂院旗,布置合影板,调试设备,摆放吉祥物……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准备 工作,只为让同学们有更为温馨的报到体验。
新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细心提醒与引导下,核对信息,领取材料,完成报到
同学们怀着初入燕园的好奇与激动之情,手持学院标志,和吉祥物“莫斯电龙”开心合影,留下了在燕园的记忆。
走访宿舍北京大学张锦副校长来到新校区迎新现场,慰问迎新志愿者,欢迎新生来到北京大学。
学院院长蔡一茂,党委书记王源,副院长鲁文高、刘晓彦、王玮,党委副书记张舒来到迎新现场,与报到新生亲切交流。
学院领导、学工办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带班辅导员、团学骨干及志愿者前往宿舍,探望完成报到的新同学,与同学亲切攀谈...
2023-08-31
张大成教授受邀到北方华创及中国电科第45所为工程师作培训
8月18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张大成教授受国内最大集成电路设备企业北方华创和集成电路核心装备研制生产企业中国电科第45所邀请,分别到两家企业作题为“如何成为集成电路制造工程师”的报告。主要培训对象覆盖经验工程师及新入职员工。
报告中,张大成教授以匪夷所思的RTP工艺悬案侦破开场,报告内容包括:从国家发明奖和IEC1906奖为例谈如何创新、集成电路制造方法特点与优势、集成电路工艺与传统制造的差异、工艺设备的产生、成为工程师的障碍、及设备研制和使用经历分享。从技术到方法、从经验到哲理的内容深入浅出,听众反馈热烈,会后还通过主持人对听众提出的系列工艺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回复。
北方华创报告开始前,厅内已座无虚席,仍不断有观众入场。组织者在课桌间增加了临时座位才解决了问题,出席人数超过120人。报告结束后,北方华创董事长赵晋荣先生向张大成教授颁发了“北方华创学术讲师暨北京学者赵晋荣团队学术讲师”聘书,并就集成电路装备智能化层次、模式和发展方向,及可能开拓的新装备领域与华创的技术团队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电科第45所特安排全体新员工出席,作为...
2023-08-01
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林亦波获2023年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2023年度“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授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林亦波,并于7月29日在第20界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上颁发。
CCF集成电路Early Career Award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内目前唯一的一个集成电路专业奖项,旨在鼓励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青年学者,促进集成电路领域发展。该奖项每年评选出不超过1位青年学者作为获奖者。
今年的奖项评选由Duke大学陈怡然教授担任主席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评选,决定颁发给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亦波博士,以表彰其在集成电路物理设计方面做出的成果。林亦波老师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辅助和异构并行的物理设计技术,在相关方向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他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和异构并行的物理设计优化与时序分析算法,突破了现有算法的性能和效率瓶颈;提出了致力于AI for EDA的开源数据集,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旗舰会议和期刊最佳论文奖,并在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原型验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获奖证书
...
2023-08-01
未名·芯论坛|7月25日 第三十二期顺利举办
7月25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三十二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香港科技大学王文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Metal-Oxide Thin-Film Transistor: Technology, 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of Intelligent Sensors”的报告。讲座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卢奕鹏副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王文老师介绍了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低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Film Transistors, TFT)技术,讨论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中本征缺陷的氧化和还原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智能传感器实现中的应用。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Film Transistors, TFT)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新型半导体技...
2023-07-28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9篇论文入选第60届设计自动化会议(DAC)
7月9日至13日,第60届设计自动化会议(DAC 2023)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在本次大会中,来自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高校、公司及研究机构群英荟萃,分享了EDA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广泛应用,讨论了本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北京大学也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组织,李萌老师是DAC 2023 System Design Contest(SDC)的组织者之一,北京大学EDA研究院也是该竞赛的主要支持单位;此外,多位老师包括李萌、马宇飞、王宗巍、燕博南等也担任了DAC的程序委员会(TPC)成员。集成电路学院的十余位老师和同学现场参加了本次大会,进行了汇报与交流。
大会主旨报告
李萌老师主持SDC竞赛
学院部分参会老师与学生合影
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有9篇论文入选,研究成果覆盖了芯片设计、综合技术、体系架构、仿真验证、异构计算、设计自动化、软硬件协同等领域。相关介绍如下:
一、存内计算神经网络加速器的流水线优化
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内计算神经网络加速器具有权重预存储的特点,通过流水线设...
2023-07-21
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导师交流座谈会顺利召开
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集成电路学院于7月19日下午召开了博士生导师交流座谈会,近几年入职的17名博士生导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晓彦副院长主持。
会上刘晓彦副院长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导师在各培养环节的具体要求,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应对以下两个方面予以高度重视:1. 加强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管理:严格把好招生“入口关”,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综合考试、开题报告、研究指导、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保证质量。2.重视博士生年度审核工作,在博士生学业进展、导学关系、生活及心理困惑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导师的招生资格审核方面,学院一贯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从工作态度、德才表现、学术水平、科研条件、培养质量和精力投入等方面,对导师的履行职责程度和指导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确定其下一学年招生资格,合理分配招生名额。
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吴...
2023-07-21
北京大学发布面向大规模FPGA芯片的布局布线开源框架OpenPARF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是一种可重构的半定制集成电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硬件编程,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FPGA主要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嵌入式系统、图像和视频处理、网络加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不断发展,业界逐步提高FPGA芯片的集成化和系统化,加入了大量的高速运算单元、内存层次资源、领域专用加速器等。集成化和系统化对FPGA芯片设计的EDA工具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其EDA工具的性能、效率和灵活性,以适应多样化的片上计算资源,成为FPGA应用的瓶颈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无锡北京大学EDA研究院林亦波团队发布了面向大规模FPGA芯片的布局布线开源框架——OpenPARF。其主要特点如下:
高质量。OpenPARF集成了当前学术界最先进的布局布线算法,能在大规模FPGA芯片上完成布局布线任务,求解质量和运行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性能。OpenPARF充分挖掘算法并行性,利用GPU实现异构并行加速,相较传统工具能大幅减少布局布线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