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
方正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宏良一行访问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23年4月25日下午,方正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宏良、副总裁王喆到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院院长蔡一茂、副院长鲁文高、党委副书记刘军华等参加交流活动。
蔡一茂首先对陈宏良一行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情况。陈宏良对方正科技集团的公司背景、业务布局及集团在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简要介绍。会中,双方着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项目合作等方面展开了积极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共识。
2023-04-28
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张吉良副院长一行到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23年4月25日上午,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副院长张吉良、张明,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系系主任黎博、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崔津华一行到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于微纳电子大厦205会议室举行座谈交流会。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王源、副院长刘晓彦、鲁文高出席会议。
王源首先代表学院对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各位领导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架构。鲁文高就学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方向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张吉良介绍了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的建设情况,从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逐一做了介绍。在交流会上,双方还围绕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包括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教师评估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的来访,增进了相互了解,将助力双方推进合作共赢。
2023-04-26
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利枚一行访问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23年4月21日下午,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利枚,副院长侯海良、李晓波等一行到访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院副院长王玮、集成电路设计系副系主任贾嵩、工艺实验室副主任刘鹏等出席交流会。
王玮首先对刘利枚院长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与工艺实验室副主任刘鹏陪同刘利枚院长一行参观了工艺实验室。随后,王玮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发展历程、科研方向和组织架构等情况,贾嵩详细阐述了集成电路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的进展及成果。刘利枚就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并表达了学院在人才引进、科研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需求。随后,双方就学院发展、专业建设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共识。
2023-04-25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方面取得突破并获DATE 2023最佳论文奖
近日,EDA领域著名会议DATE 2023(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会议)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这是该会议疫情后首次恢复线下模式召开,学院学子赴比参加此次盛会,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本届大会中,北京大学关于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自动布线的成果获得了最佳论文奖。
相比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版图长期依赖于手工绘制。其中,布线需要完成引脚之间的互连,是版图设计中极其繁琐的步骤,而布线结果对模拟电路后仿性能影响很大。模拟电路布线不仅需要考虑复杂的几何约束,如满足各类设计规则、减少绕线弯折等,还需要考虑电学性能相关的约束,如电迁移、电压降和对称性等。如何在多种复杂约束下高效探索布线方案、减少人工干预,是模拟电路自动布线亟待解决的问题。
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林亦波研究员和王润声教授团队,联合集成电路设计系多位师生,提出了多约束协同的模拟电路版图自动布线框架,并实现了工具原型SAGERoute,能够同时考虑复杂的几何与电学约束,自动求解满足约束的互连线宽,规划布线拓扑并完成连线。该布线工具...
2023-04-21
集成电路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
2023年4月17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郝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和北京大学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对集成电路学院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动员安排。学院党委书记王源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张舒、刘军华,教工支部书记,以及学院主题教育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王源做部署动员讲话,他强调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传达了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会议精神,重点对学院开展主题教育做了整体部署和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学院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指导全院党员认真参加主题教育。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次有力的政治动员、系统的权威辅导、深刻的党性教育,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力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学院要高标准高质量开...
2023-04-18
未名·芯论坛|4月14日第20期顺利举办
4月14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二十期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清华大学李学清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基于薄膜晶体管的存内计算”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吴燕庆研究员主持,共计50余人参加。
李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履历,分享了基于铁电及薄膜晶体管,在器件、电路、计算架构等领域的跨层次研究思路。在论坛报告中,李老师着重介绍了薄膜晶体管在智能边缘器件领域的三个应用场景:存储、存内计算(CiM)、模拟与射频电路,并展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李学清教授
李老师谈到边缘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感应阵列(sensing array),数模转换器(A/D convertor),CMOS数字处理器(digital processor),存储器(memory)。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数据从感应阵列向后端传输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产生了严重的时延,还依赖高成本的数模转换...
2023-04-17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师生联欢会暨DACS产业贡献奖颁奖仪式成功举办
4月9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简称DACS系)师生联欢会暨DACS产业贡献奖颁奖仪式,在文津多功能厅成功举行。这是DACS系建立以来的第一次集体活动,系师生纷纷来到现场,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下午。
联欢会开始与系主任致辞
联欢会开始,首先由系主任王润声教授致辞,他介绍了学院和DACS系的整体架构、师资力量,以及院系在教育、科技和人才协同发展的布局,并对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两大研究方向进行了讲解。随后,王老师强调DACS系的全体师生要以强化北大在EDA领域的领先地位、振兴中国的EDA产业与培养未来融合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不懈努力,敢于拼搏。
联欢会上,北大各个文艺社团及本系同学贡献了精彩的演出,有北大曲艺协会的同学带来的相声表演、北大同学组建的白板擦乐队带来的器乐演奏、趣听脱口秀协会组合展示的漫才节目、学生提琴社的小提琴独奏及DACS系学生的吉他弹唱。优美舒缓的器乐表演令观众沉醉其中,金句频出的相声漫才使大家捧腹大笑。诸多精彩节目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笑声不断。
相声表演
乐队演奏
漫才表演
吉他弹...
2023-04-14
未名·芯论坛|4月12日 第十九期顺利举办
4月12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十九期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副院长柴扬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In-sensor computing for artificial vision”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康晋锋教授主持,共计5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
柴扬教授首先谈到,在人脑接收的所有信息中,视觉信息占据了较大比重。人脑在接收大量现实世界视觉信息时,会进行智能信息提取用以匹配人脑的处理能力。借此引出了“面向人工视觉的感内计算技术”的主题演讲。
他将感内计算的研究工作大致划分为Low-level和High-level两类:Low-level感内计算利用传感器件对光强超线性响应、亚线性响应和阈值响应来实现,主要用于自然界非结构化信息的提取;High-level感内计算则利用传感器件对光强的线性响应,主要用于人工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视觉信息加...
2023-04-09
未名·芯论坛|4月7日 第十八期顺利举办
4月8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十八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华为海思产业生态首席专家王志敏先生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从学术到技术,共建集成电路产业新生态”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刘晓彦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共23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
副院长刘晓彦教授主持
华为海思产业生态首席专家王志敏先生
王志敏谈到AI生产力的两大关键要素是智力和算力。他表示智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算法、大数据、大模型以及模型优化;而支撑如此庞大复杂的预训练及推理,则离不开高算力AI芯片。进而从新工艺,新存算,新结构,新互联,新系统,新生态等方面分析了算力提升的关键技术路径,以及电磁光力热等基础物理问题。需要对芯片、软件、硬件、整机做系统融合与方案寻优。在这个精细而复杂的体系中,更需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标/专/生协同部署,合力提高创新的强度...
2023-04-09
集成电路方向南北联动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3年4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党委书记王源、副院长刘晓彦等一行到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深研院”)。深研院常务副院长杨震、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田永鸿等出席交流会。会议由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玉超主持。
杨震首先对集成电路学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交流会是秉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宗旨,是积极探索南北融合新模式,发展南北联动新赛道的一次重要实践,期望双方共同为建设北京大学新工科的南方基地添砖加瓦。
杨震常务副院长致辞
田永鸿表示,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在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在人员引进、学生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南北合作渠道,发挥北大优势,做出北大特色。
田永鸿院长致辞
蔡一茂为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学院布局规划、师资力量、科研平台等情况。他表示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科的南北校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依托现有的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蔡...
2023-04-07
未名·芯论坛|4月7日第十七期顺利举办
4月7日下午1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之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十七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东南大学副研究员李鹤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任意精度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李萌主持,线上线下共50余人参加。
李鹤博士首先从任意精度计算讲起。他提到在特定领域,如计算物理学等,需要任意精度的数值计算以满足收敛条件。目前一些程序和软件库已经可以实现任意精度计算,但在硬件方面设计较为复杂和困难。仅靠软件已经无法满足任意精度计算的需求,因此实现高效的任意精度计算加速器需求十分迫切。
李鹤博士
接着,李鹤博士介绍了自己在任意精度计算方向的工作,他通过使用首位优先的MSDF方法结合基于数学证明的剪枝,可以在迭代问题中实现可观的加速,打破任意精度计算在硬件层面上对于存储带宽指数级膨胀的依赖。
李鹤博士还谈到了量子密钥分发的相关课题。他表示在量子信息背景下...
2023-04-07
未名·芯论坛|4月6日 第十六期顺利举办
4月6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十六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澳门大学长聘副教授陈勇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High-Performance Clock Generation and Recovery Techniques”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鲁文高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共计100余人参加。
陈教授首先分享了他过去十年来的学术经历,他以极其坚韧的意志挑战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站在了集成电路设计的顶峰;他鼓励年轻人无论来自于何处,都要执念于心中的梦想。随后,陈教授以压控振荡器(VCO)、锁相环(PLL)、时钟和数据恢复(CDR)电路的发展和现状、设计示例、趋势和挑战为题展开本次讲座。
对于高性能锁相环,陈教授他表示目前无线通信或有线数据传输等系统都对锁相环的抖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降低均方根抖动以及杂散成为了锁相环设计的难题。陈教授针对传统二型亚采...
2023-04-03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师郑雨晴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中国榜单
3月30日,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35 Innovators Under 35)TR35中国榜单于北京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正式揭晓,我院集成微纳系统系特聘研究员郑雨晴入选,获先锋者称号,该称号旨在授予投身于引发未来创新活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用于挑战技术极限,不断扩宽科学的疆土的科技青年。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入选理由:她基于“功能性光刻胶”的全光刻无刻蚀工艺,实现可拉伸晶体管器件高成品率和高均一性制造,创造了将弹性晶体管密度提高100 倍以上的新纪录,突破了限制电子皮肤产业化的关键集成技术壁垒,为柔性电子器件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新的范式。
郑雨晴设计并提出新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共轭骨架及其组装策略,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体系,通过调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实现了介观尺度上分子的精确组装,揭示了材料的化学结构与电子学性能之间的本质规律,多次刷新有机半导体电子迁移率世界记录,实现了与无定形硅相比拟的载流子迁移性质。 此外,她还提出了高分子电子材料的普适性直接光刻图案化方法,实现了高密度本征可...
2023-04-03
未名·芯论坛|3月30日第十五期顺利举办
3月30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十五期在线上线下成功同步举办。本期邀请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彭海琳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鳍式晶体管”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集成微纳电子系主任黎明研究员主持,线上线下共计23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
彭海琳教授就二维Bi2O2Se材料制备、精细结构和器件的构筑、界面调控以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展开本次讲座。他谈到随着芯片技术节点推进,后摩尔时代对新材料、新架构和新器件原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二维半导体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和高迁移率的显著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先进节点的沟道材料选择。新型二维材料Bi2O2Se因其超高迁移率、合适带隙、高稳定性、高k自然氧化层的特性而备受关注。彭海琳教授介绍从Bi2O2Se材料的单晶晶圆制备到高质量外延氧化物介质和二维FinFET器件制备的系统性成果。
当前,二维材料单晶...
2023-03-31
未名·芯论坛|3月29日 第十四期顺利举办
3月29日下午14时,由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校友会半导体分会联合主办的“未名·芯”论坛系列讲座第十四期在线下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晓明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存算一体电路、架构与系统设计”的报告。讲座由集成电路学院助理教授黄鹏主持,共计5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
陈晓明博士从存算一体技术的发展背景展开本次讲座,他针对存算一体架构和系统的关键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杰出研究工作。
接着,陈博士谈到由于现有以计算为中心的层次化存储系统无法高效地处理访存不规则和计算访存比低的任务,因此数据密集型应用、工艺技术和新型器件的发展推动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存算一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陈博士分别就面向神经网络、图计算和线性代数的存算一体研究进行了透彻地介绍。
陈晓明博士
在面向神经网络的存算一体研究中,陈博士介绍了一种多功能可重构的存算一体架构ReFeMAT。...
2023-03-24
新闻莱普科技向集成电路学院捐赠激光快速退火设备
2023年3月20日,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普科技)向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捐赠激光快速退火设备仪式在成都莱普科技生产基地顺利举行。
莱普科技董事长叶向明先生、董事毛冬先生,董事傅建伟先生、总经理黄永忠博士、技术总监王晓峰博士,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教授、党委书记王源教授等出席捐赠仪式。
莱普科技专注研究激光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的自主创新,发挥着集成电路设备商在产业链中的上下协同作用。此次捐赠仪式在莱普科技的鼎力相助下顺利举办。双方下一步将以推动集成电路学科建设、培育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协同科技创新能力,共同开展半导体工艺和器件集成技术研发,培养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兼备的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3-03-16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两篇论文入选第29届国际高性能体系结构大会(HPCA)
近日,被誉为“体系结构四大会”之一的IEEE国际高性能体系结构大会(HPCA)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也是该会议疫情后首次恢复线下模式召开。在本届HPCA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有两篇高水平论文入选,内容涉及深度学习编译器和近存计算体系结构相关的前沿研究。北京大学集成电路的学子赴加参加此次盛会,向国际体系结构的同行展示了北京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介绍如下:
针对计算密集型算子融合的高效分析优化框架
随着硬件加速器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深度学习模型被部署在CPU, GPU, NPU上。然而,内存墙问题限制着模型部署的性能,越来越多的计算被限制在内存带宽上。目前的优化方法是将计算密集型算子和访存密集型算子进行融合减少内存访问,但是这种方法的提升效果有限,特别在当前主流的Transformer模型架构中,计算密集型算子占主导,此类融合收益较小。梁云团队提出了将计算密集型算子进行融合的优化方法,通过将前置计算密集型算子的计算结果缓存在高速片上内存的方式避免内存访问,并直接在片上开始后续计算密集型算子的计算。计算密集型算子有大...
2023-03-14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孙广宇研究员在“领域定制体系架构”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领域定制体系架构(Domain-specific Computer Architecture)是为特定重要领域专门设计优化的计算、存储、通信等架构,通常需要结合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进行软硬协同设计,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应用的兴起,传统通用处理器已经无法满足这类应用对于性能、功耗、可靠性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2)摩尔定律放缓、“存储墙、功耗墙”、“光罩限制”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处理器性能增长速度与需求之间的鸿沟;3)后摩尔时代各种新型器件(如忆阻器等)的不断涌现,为打破传统处理器架构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正如两位图灵奖得主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在他们获奖报告的题目中强调:“体系架构新的黄金时代到来,领域定制软硬件协同设计已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孙广宇研团队在面向数据密集型应用(如深度学习、图计算等)领域的定制DRAM近存计算架构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众所周知,近年来火热的近存/存内计算架构是突破传统架构“存储墙”和“功耗墙”瓶颈的重要技术路线...